2022-04-04 11:20:44 热度:

最有中国人气节的节日“寒食节”,正在被世人遗忘……



《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寒食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 寒食与清明前后相继,但是主题并不相同。清明节是清身明心,求新护生。而寒食节却更多的是祭奠先人,怀悼旧亡。 如今,寒食节渐渐被人遗忘,但它所缅怀的那种节操精神不应该被岁月尘封。祭祖,是为了记住。记住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气节。 所谓气节:志气、节操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人的尊严。

如果一个国家、社会失了气节,

人格、国格便都无从谈起。

 

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文化,

寒食节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首先表现在遵循天道的自然宇宙观上。

 

寒食节起源于远古时期祖先对火的崇拜。

古人的生活与火息息相关,

但火能助人,亦能伤人,

所以他们相信有火神,必须祭祀。

而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

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

这便形成了寒食节的雏形:禁火节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句子,

便提到了寒食节后的火是重新燃起的“新火”。

 

仲春二月是农事、祭祀的重要时节,

不能弄干河川沼泽和蓄水的池塘,

不能焚烧山林,天子要向司寒之神献上羔羊,

打开冰窖,然后把冰先献给祖先等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一俗语

同样道出了寒食节的节庆时间

在农事上的重要地位。

 

 

《荆楚岁时记》注说,违犯寒食“则雨雹伤田”

初民所认为的天道,即自然规律。

遵天时,守地利,

顺应天道自然是中国人最古老的智慧。

 

到了春秋时期,禁火节转变为寒食节,

用以纪念晋国的国士介子推。

传说,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时,

生活极度窘迫,缺衣少食,

介子推曾割下自己的肉让重耳吃。

 

后来秦穆公助重耳归国为君,称为晋文公。

晋文公饮水思源,论功行赏,

唯独介子推不肯接受,甚至为此隐居绵山。

晋文公为逼出介子推,下令放火烧山,

可谁想介子推宁死不出,和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

 

介子推死后,晋文公为缅怀他,

下令今后在介子推的祭日不准生火做饭,

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扫墓习俗在节日文化的变迁中

能够融入清明节,并以清明节的主要习俗

而被传承下来,得归功于具有

强烈向心力的孝道伦理观念。

介之推成为寒食节文化的核心人物,

他割股奉君的“忠”;携母退隐的“孝”;

功不言禄、抱树而死的傲骨……

是建立在前人

对“忠”“孝”文化自觉传承基础之上的。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就是志节之士在生死考验面前

作出的响亮回答。

 

从“忠”而延伸出的诚信观,

在经济领域中更是今天企业、商人的立足之本;

政治上,是国家间相交的基石;

文化上,是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

 

 

再后来由于隆冬禁火,且时间长达一个月,

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也严重威胁到老幼病弱的生命,

显得十分不近人情。

故到了魏武帝曹操、后赵明帝石勒、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时候,

都曾对寒食下令禁止。

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

结果是屡禁屡兴。

 

 

后来一些地方便采取折衷办法,

把寒食节后移到清明前一两天。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谓: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这个办法缓解了寒食带给人们的伤害,

也就在各地普及开来。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寒食节被扩展到各地,

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在时间上接近,

到了唐代,寒食节就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寒食节的习俗有:

 

1、吃冷食常见的冷食有凉粉、凉面、凉糕、艾团等。2、祭祀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3、插柳寒食节是柳树发芽的时间,

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喜欢折柳佩戴、把玩。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寒食节阴气重,插柳可以辟邪。4、踏青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踏青也叫踏春。欣赏美景,开阔心情。

5、荡秋千传说寒食荡秋千是为了

让介子推的灵魂坐着秋千上天。唐朝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中载:

“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本来是宫中嫔妃最爱。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成为民间习俗。

 6、咏诗苏轼曾写《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抒发自己被贬的落寞之情。在寒食这天,人们见景生情,感慨颇多。唐宋两朝,有四百余首流传于世。7、净肠寒食节可以多吃春菜。

菜可以补充多种营养,利于身体健康。

 

 

寒食节的禁忌有: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2、禁止在坟地拍照扫墓是祭祀先祖,寄托哀思的严肃事情。对着墓地拍照则是一种不敬。祭扫务必庄重。

3、身体弱的儿童老人尽量不要上坟上坟扫墓的时候,人们大多比较伤感。加上寒食多雨水,气温波动也大。人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生病。古人的说法则是认为

身体不好更容易被“阴气”冲撞。4、不买鞋古人认为鞋与“邪”谐音,

这段时间阴气重,买鞋会有不好的联想。

 

5、不要乱烧纸很多扫墓的地方都在山地里,

乱烧纸会造成火灾。务必文明祭扫。6、远离受污染野菜扫墓踏青的路上,很多人会

顺带挖点野菜来尝个鲜。

但是很多野菜因为在污水

或者公路旁边生长,已经受到污染。注意饮食卫生,千万不要乱吃。7、肠胃不好的,慎食青团青团现在已经成为网红美食,

但是因为青团是艾草和糯米合成,很难消化。对于肠胃不好的老人孩子,一定要少吃。另外,青团不要和刺激性食物同食,

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在尘世的寒食之外,

或许我们每年都应该过一个心灵的寒食。

 

除了扫墓郊游,

除了流于繁缛形式的复古祭奠活动,

古人的流连与惜别、沉静与持守、

伤痛与哀思,是否能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寒食日,不妨“蜗居”打叠一下自己的心灵:

凭冷静之心境发持久精进的动力,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

于无常之底子上,建造一些温暖而质朴的文明。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刘禹锡说:“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于谦说:“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国粹君以为:寒食节祭祖的最大功能

就是传承民族气节。

闻道夕死之求索,乃气节之滥觞;

献身未已之执着,乃气节之推展;

侠肝义胆之风尚,乃气节之升华。

 

 

商代的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采薇果腹,以致饿死。

庄子宁为“孤豚”、“牺牛”,

也不愿到诸侯王膝前为相。

屈原“眷怀宗国”,因理想抱负无法实现,

毅然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从蓄须明志,不为倭寇演戏的梅兰芳,

到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朱自清……

 

扰今追昔,祭祖是为了记住。

这些穷不变节、难不易志的气节,

是中华民族千劫不灭、万难不屈、

危而复安、弱而复强的重要因素。

 

它沉淀多年后,就成了我们的文化。

如果一个国家、社会失了这种文化,

人格、国格便都无从谈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人气节节日寒食节被世人遗忘

推荐阅读

最有中国人气节的节日“寒食节”,正在被世人遗忘……
《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寒食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寒食与清明前后相继,但是主题并不相同。清明节是清身明心,求新护生。而寒食节却更多的是祭奠先人,怀悼旧亡。 如今,寒食节渐渐被人遗忘, 但它所缅怀的那种节操精神不应...[详细]
2022-04-04
  • 最有中国人气节的节日“寒食节”,正在被世人遗忘……
    《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寒食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寒食与清明前后相继,但是主题并不相同。清明节是清身明心,求新护生。而寒食节却更多的是祭奠先人,怀悼旧亡。 如今,寒食节渐渐被人遗忘, 但它所缅怀的那种节操精神不应...